3)尋道時間
除轉動延時之外,第二個最重要的磁盤性能量度是尋道時間,即測定通常的平均訪問時間。它是指在讀或者寫數據時,磁頭從一個磁道運動到另一個磁道所花費的時間。有時也把轉動延時平均量加入平均訪問時間中。磁盤傳動器(也稱磁盤臂)是一個復雜、高精度的機械設備,在其上附有讀/寫頭。盡管磁盤臂在磁盤介質表面的移動速度非常之快,但與通過硅或銅的電子運動速度相比較,還是很慢的。所以,花費在尋道上的時間是系統的瓶頸。
4)內存緩沖
轉速并不是磁盤性能的惟一量度,所有的磁盤驅動器都有一定容量的緩沖內存,用來臨時存儲讀/寫的數據,緩沖為主機I/O控制器和磁盤驅動器之間的數據傳輸提供了一種方法,當驅動器正在尋道或在執行其他操作時,主機I/O控制器則從驅動器內存中讀/寫數據。所有的驅動器讀和寫都通過驅動器的緩沖。業已證明,緩沖越大,傳輸操作的次數越少,因此,能夠建立更有效的I/O路徑。現在,許多驅動器里都植入了微處理器,使磁盤驅動器的智能化程度更高,磁盤上的內存不僅用于緩沖,也用于高速緩存。高速緩存是第5章的論題。對于存儲網絡環境,建議內存緩沖的大小在2~4MB范圍之間。
5)傳輸速度
衡量磁盤驅動器性能的傳輸速度有兩種:一種是陣發性傳輸速度,另一種是持續性傳輸速度。陣發性傳輸速度表示數據在磁盤的同一磁道內的傳輸速度,而持續性傳輸速度則表示數據不在同一磁道且數據之間有間隙的傳輸速度。
實際的磁盤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磁盤上的文件系統,以及如何完整寫入或分段的。因此,不要期望持續性傳輸速度能夠達到所給出的指標范圍。一般說來,對大多數存儲網絡環境,最重要的指標是緩沖內存的大小、轉速以及磁盤的尋道時間。其他的指標,如持續性傳輸速度和陣發性傳輸速度,都取決于這些指標
6)雙端口
隨著RAID和存儲網絡技術的發展,要求為單個磁盤驅動器提供另外的訪問路徑的呼聲越來越高。磁盤驅動器制造商已經推出了雙端口的磁盤驅動器,以滿足這種需求,這種雙端口的磁盤驅動器可以用于存儲網絡環境。簡單地說,雙端口驅動器就是在原有磁盤驅動器上另加一個I/O路徑,這樣,如果一個I/O路徑或控制器不能工作,另一個I/O路徑或控制器將為數據訪問提供路徑.到目前為止,雙端口的磁盤驅動器已經可以連接到光纖路徑的雙環,也可以連接到SSA網絡。
3.磁帶驅動器
磁帶驅動器主要用于備份和恢復。它們比磁盤驅動器較慢,任何數量的尋道時間都要以秒來計算,甚至以分來計算,而不是以微秒來計算。由于這個原因,磁帶驅動器不適于大多數隨機訪問的應用。
在流式數據的情況下,即維持磁帶驅動器在一個恒定的、持續的工作負荷情況下,磁帶驅動器處于最好的工作狀態。流式速度要求磁帶驅動器能夠接受一個穩定的數據供應,假如輸入數據不能與磁帶驅動器的前進速度保持同步,則磁帶傳輸的機械裝置必須停止下來,在數據再次到來時,為了重新定位磁帶,必須作一些回繞。這樣的停止、回繞和重新開始操作明顯地對性能有影響。盡管為了使磁帶驅動器達到流式速度,從應用中流入驅動器的平均數據量應該等于驅動器的流式數據速度,但是在驅動器中創建一個很大的內存緩沖能使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在網絡存儲環境下,建議為磁帶驅動器配置2~4MB的內存緩沖。
4.光學存儲技術
一般說來,在存儲網絡環境下,光學存儲技術并不很適用。雖然像磁光(MO)這樣的光驅動技術已經被用于一些領域,特別是用于分級存儲管理(HSM),但它們的應用范圍卻受到了容量的限制。同時,事實已經說明,它們的管理也是一個困難的問題。今天,隨著DVD的出現,MO的生命已經到了盡頭。通過給CD光盤塔(機器人)提供共享服務器,CD-ROM技術獲得了一定的成功,CD的讀出速度是可以接受的,但可錄刻CD技術的寫操作卻慢得讓人不能接受。DVD技術的出現,給光技術廣泛運用于存儲網絡提供了可能,但早期的跡象表明,這個可能性是很小的。